日前,国家多部门共同启动了2019年“金融知识普及月 金融知识进万家 争做理性投资者 争做金融好网民”活动,并重点提出各地要开展私募基金专项教育活动。
为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同时,也为持续推动金融知识普及工作,今天的风险教育小课堂,吉吉也要和大家讲讲有关私募基金的那些事儿。
Q什么是私募基金?
A:私募基金,是指以非公开方式向特定投资者募集资金并以证券为投资对象的证券投资基金。
广义的私募基金除指证券投资基金外,还包括私募股权基金。
Q:识别正规私募基金要注意啥?
A:私募基金与非法集资有本质区别,非法集资的伪私募往往具有明显的未登记备案、公开宣传、向不特定对象募集资金、保本保收益等特征。
一看是否低于募集门槛。《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私募基金应当向合格投资者募集,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得低于100万元”,对于低于此限额销售的所谓私募基金,要坚决拒绝。
二看是否公开募集。私募基金只能向特定对象募集,不得公开宣传,打广告,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如某机构采取上述途径或其他方式向社会公开宣传和推介基金产品,就要高度警惕了。
三看是否承诺保本保收益。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如果承诺本金不受损失或者承诺最低收益,是背离私募投资基金本质的。
四看是否登记备案。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基金产品应当在基金业协会登记备案,对于未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基金产品,要坚决远离。
Q:购买私募基金要注意啥?
A:注意看人。购买私募基金产品前,通过基金业协会网站查询了解私募机构。对私募机构执业能力的判断不能仅仅依据办公场所的装修档次及工作人员的着装品质,要仔细了解高管人员的职业背景、学历情况、从业经历等信息。
注意看产品。要自觉抵制“保本保收益”“高收益无风险”等噱头诱惑。如果私募基金宣传推介材料中含有“定期付息、到期还本”等字眼,或是私募基金管理人等直接或间接承诺“保本保收益”,都说明这是一个违规产品,请勿购买。
注意看合同。看合同时,要重点关注合同中是否明确提示风险等信息,核实相关条款与宣传推介内容是否一致,是否托管,是否约定纠纷解决途径等。
注意量力而行。要从自身实际出发,量力而行,选择与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
注意文件签署。应当充分认识风险揭示书、风险测评调查问卷等的重要性,认真审阅合同条款,而不是草草签字了事。
注意“不做甩手掌柜”。在了解自身情况的前提下,应充分了解所选择的产品,知道买的是谁的产品,与谁签约,由谁管理,资金划到何处,具体投向何方。
说完这些,相信大家已经对私募基金有所了解,吉吉也希望大家树立正确的财富打理观念,认真考量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规私募产品,避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