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老人助浴师”等灵活就业工种持续涌现,以专业的服务满足了失能老人的相关需求。
退伍军人再就业 连续10年“助浴”失能老人
上午10点,北京东直门的一栋老旧小区内,“老人助浴师”陈世军轻车熟路地走上4楼,推开生锈的铁门,走进张大爷的家中。
张大爷今年80岁,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过去的4年时间里,陈世军每两周上门一次,检查张大爷的各项身体状况,解决其个人卫生问题。
进门后,陈世军穿上鞋套,一边探头跟大爷问好,一边打开随身携带的工具包。他拿出血压检测仪、体温计、血氧检测仪等仪器,帮张大爷做好各项检查后,正式开始了今天的助浴。
对失能老人而言,简单的洗澡流程,需要被准确分割成若干步骤。从双臂到双腿,从前胸到后背,从洗头到泡脚……为避免老人着凉,陈世军一小块一小块区域地给老人“洗澡”,整套流程持续一个半小时。
陈世军曾是一名军人。退伍后,他先后在河北、北京等地区从事保安及物业安全管理等工作。10年前,陈世军入行“老人助浴师”,先后服务了超过500个失能老人家庭。
现在,他带领着一支超过120人的灵活就业队伍,穿梭于北京的大街小巷,为失能老人排忧解难。
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老人助浴师”成社会刚需
在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背景下,提供上门洗澡服务的“老人助浴师”应运而生,并且依托互联网平台实现供需匹配。
据服务零售平台美团的数据,2021年,“老人助浴”“老人洗澡”等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达808.06%,“老人助浴”订单量同比增长1450%。
“相关需求主要来自民政局、残联等政府有关部门,其次是保险公司的长期护理险。”陈世军介绍:“近年来,来自互联网平台的需求增长最快,很多子女会通过美团、大众点评下单,而且下单频率越来越高。”
接到需求后,团队会首先针对老人进行两次评估。除医生的上门体检外,护理人员每次再检测血压、脉搏、血氧、体温等数据,在各项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才能开展助浴。
“先在床上铺上塑料隔层,再将防水气垫放在隔层上,一个特质浴缸就做好了。”在陈世军看来,给老人洗澡是一个门槛很高的技术活,“一般是从下往上,从远端脚的部分开始往上洗,等老人逐渐适应水温,尽可能避免引发血管问题。”
据悉,“老人助浴师”所属的养老护理员队伍,并非只从事为老人洗澡的基础工作,其具有严格国家标准。从业人员必须拿到国家颁发的护理员资格证,才能上岗为老人服务。以高级助浴师为例,除基础服务外,还需要掌握康复服务、照护评估、质量管理、培训指导等职业技能。
和其他灵活就业工种一样,“老人助浴师”从业者同样遵循自由、自主、多劳多得原则。陈世军团队中,有超过一半人是兼职,利用闲暇时间获取第二份收入。
47岁的雷小精是该团队的一员。迄今为止,她已经服务了超过500位的高龄失能老人。“老人助浴是份多劳多得的工作。接的单多,收入也就越多。专业性强的员工,公司派的单更多,收入会更高。”
多项政策支持养老产业发展 高学历化成从业者典型特征
2021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表示,我国对养老护理员的需求多达600多万,但是目前仅有50多万名从事养老护理的服务人员,远不能满足需求。
近年来,中央及各地政府多次出台政策鼓励支持行业发展。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支持社区助浴点、流动助浴车、入户助浴等多种业态发展,鼓励“子女网上下单、老人体验服务”。
北京市民政局等多部门也联合出台了《北京市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实施办法》,对于中职、专科、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给予4万元至6万元的入职养老服务行业奖励。
随着政策相继出台,越来越多的高学历年轻人成为养老护理行业的生力军。这类灵活就业工种,或将为社会提供500万新增就业岗位。